Saturday, October 31, 2009

中國‧享年98歲‧航天之父錢學森逝世

(中國‧北京)中國科學巨星錢學森於今日(週六,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周六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錢學森曾主持完成中國火箭技術建立規劃,參與兩彈一星研制

曾在美“軟禁”5年

他也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曾主持完成中國火箭技術建立規劃,參與兩彈一星研制。

錢學森於1911年12月11日出生,浙江杭州人。他於1935年赴美國深造,分別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及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他曾在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及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任職教授。

錢學森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端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領導“兩彈結合”試驗

在美期間,美國政府指控錢學森竊取機密企圖運回中國和隱瞞共產黨員身份,取消他的工作證。他要求返回中國,但被美國“軟禁”5年,終在1955年獲准離開美國。

1956年初,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

1956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5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

錢學森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

今年9月,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錢學森生平
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浙江杭州人,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赴美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學習,考取博士學位。

錢學森隨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並從事火箭研究。

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因此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

衝破阻力回祖國

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外交上的不斷努力,錢學森衝破種種\阻力回國,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7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錢學森自1958年4月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曾參與兩彈一生研制。

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做人堅持4大原則

錢學森一生做人有四項原則,就是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傳媒採訪。

錢學森好廣泛,平日常去參觀書畫展,對國畫藝術有自己的見解。他還對書法、詩詞、音樂認識頗深,除貝多芬和莫札特的交響樂外,也喜歡中國佛教儀式和宮廷禮儀等古典音樂,引用詩詞更是信手拈來。

敬重錢學森貢獻
中國領導人多次探望

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十分關心為中國科技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錢學森,曾多次登門看望。

2008年1月19日,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胡錦濤來到錢學森家中,親切看望這位老先生,代表黨中央向他表示衷心的祝福。

對這位“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溫家寶始終心存敬意。從上1980年代中後期,溫家寶經常和時任中國科協主席的錢學森一起研究工作,並多次書信往來。溫家寶每次登門看望錢老,兩人都親切交談。

溫家寶近年來曾四次看望錢學森。今年8月6日,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溫家寶冒著細雨,專程登門看望為中國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錢學森,向他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當時的錢老精神不錯,並與坐在床邊的溫家寶親切談話。當天,錢老還對溫家寶笑說“我活到100歲”,並在回憶自己留學歸國經歷後表示,“在中國,比在國外更有發展和成就。”

“時速1萬公里有可能”
火箭理論譽滿全球

錢學森留美10年後成為當時一流火箭專家。由於發表了“時速為1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

錢學森跟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製開發工作,在美國是一個屈指可數的稀世之才。

1950年,美國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而被美國政府取消他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美國移民並於10月對他下達放逐令。

錢學森這時立即決定以探親為名回國,準備一去不返。然而,美國海軍部次長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鎗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

遭美國政治迫害

從此,美國對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兩週後雖經同事保釋出來,但繼續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聯邦調查局特務的監視,被滯留5年之久。

1955年6月的一天,錢學森夫婦擺脫特務監視,在一封寫在一張小香煙紙上寄給在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夾帶了給陳叔通先生的信,請求祖國幫助他早日回國。

當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開始,王炳南大使以錢學森這封信為依據,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允許錢學森離美回國。

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並在10月輾轉回到了中國。

主持火箭技術規劃
參與兩彈一星研制

錢學森曾主持完成中國火箭技術建立規劃,參與兩彈一星研制。

1958年5月29日,錢學森同聶榮臻元帥和黃克誠一起部署了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的製造工作。1960年11月15日,中國製造的第一枚近程導彈進行了飛行試驗。

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進行飛行試驗獲得成功。

1965年1月,錢學森向國家提出報告,建議早日製造中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這項建議隨後以代號“651工程”列入國家任務。

在651工程中,錢學森擔負大總體,即星─箭─地面系統三大方面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

成功製造首顆人造衛星

在運載火箭方面,錢學森提出了一個更為快捷的實施方案。他不主張專為發射人造衛星設計研製運載火箭。他建議充份利用已有導彈和探空火箭的技術基礎,將二者結合起來,組成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

他認為,走這個路子可以大大縮短研製時間和人力物力。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這個研製思路是完全正確的。

但由於“文革”的干擾,一些領導幹部和老專家被打倒,甚至派性鬥爭也滲入到技術工作之中,常常使研製工作無法進行。

不過,在重重壓力下,錢學森還是完成了製造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艱鉅工作。

1970年4月24日,重173年公斤的中國首顆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成功升空,這顆衛星向全世界播送的“東方紅”樂曲,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堂姪錢永健獲諾獎

錢家是個大家族,在江南有大量族人,在海外也有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這樣的親屬。

當時,在家休養的錢學森,獲悉堂姪錢永健榮獲諾貝爾獎後,很是高興,並表示祝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